大明之南洋再起

听风煮雨夜

历史军事

大明永历十四年,清顺治十七年,西历1660年。
南洋,马尼拉!
“……”

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-AA+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七百五十六章 唯一的输家

大明之南洋再起 by 听风煮雨夜

2023-5-13 21:39

  见纳兰性德推辞,纳兰明珠也不强求,点头说道。
  “好吧!”
  “既然如此,那容若接下来便跟在阿玛身边好好学吧!”
  “这次进攻丰壤之战,阿玛的每一条军令,你都要过目一遍。”
  “阿玛为何要下这样的军令,你都要说出一个道道来!”
  纳兰性德见此,这才打千儿说道。
  “儿子都听阿玛的!”
  纳兰明珠见此,十分满意的颔首道。
  “不错!好孩子!”
  ……
  在纳兰明珠的军令之下,清军开始加速向着丰壤城行军。
  一队队的清军的精骑提前被撒出去当做哨骑使用。
  精骑遮蔽战场,将丰壤赵氏在城外的哨探一一拔除,消灭。
  丰壤赵氏的私兵,压根没有和清军精骑交手的能力。
  将丰壤赵氏的私兵的活动范围,牢牢的压缩在了丰壤城内。
  清军的精骑数次十分嚣张的在丰壤城外奔驰而过,向着丰壤城头抛射箭矢。
  这些清军的八旗精骑或许不会参与到攻城作战之中,但在像是这种哨骑的活儿,还是由他们来负责的。
  面对呼啸而至的清军精骑,丰壤赵氏上下皆是忍不住面露惊恐之色。
  赵怀站在城头,看着城外那一队队的精骑呼啸而过,原本的坚决,原本的壮怀激烈全部消失不见。
  取而代之的,是发自内心的惊惧和害怕!
  轰隆隆!轰隆隆!
  丰壤城头,属于赵氏的几门私造火炮点燃了引火绳。
  轰隆隆的炮击轰鸣声中,一发发炮弹向着城外的清军精骑射去。
  炮弹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,然后落在了空地上。
  翻滚旋转,沙石飞溅,炮弹在坚硬的地面上犁出了一道沟壑来。
  火炮的射击,给正在丰壤城外驱策奔驰的清军也造成了一些震慑。
  清军精骑不再在丰壤城外逗留,纵马离去!
  见此,赵怀这才重重的松了一口气。
  可心中恐惧的情绪却依旧在酝酿!
  随着时间的流逝,大队的清军兵马终于杀到了丰壤城外。
  看着城外那黑压压一大片,一眼望不到边的清军主力,赵怀感觉自己的腿有点软。
  人一过万,无边无沿!
  城外的清军兵马,最起码有三四万人。
  “快,传令下去,备战,备战!”
  赵怀从惊惧中回过神来,转身对着自己身后的赵氏私兵扯着嗓子大喊道。
  一名名穿着皮甲,纸甲的赵氏私兵精锐登上了城头。
  或是手持刀枪,或是弯弓搭箭,做好了接战的准备。
  少量装备有铁甲或是布面铁甲装备的赵氏亲信家丁,则是担负起了督战的工作。
  丰壤赵氏虽然是千年传承的世道门阀,但朝鲜整体便是武力不张。
  刀枪弓弩还好说,一般而言不会缺了!
  但是,朝鲜民间也是禁甲的,虽然丰壤赵氏是世道门阀,但其最多也就是私底下囤积一些盔甲。
  不可能去光明正大的大规模制甲!
  以至于,现在真正到了危急存亡之关头,丰壤赵氏压根没有多少合用的甲胄。
  尤其是铁甲!
  他们大部分装备的,都是一些自家武库里压箱底的皮甲和纸甲。
  这样的盔甲用于防护一些远程抛射的箭矢还可以,但在其他方面,就有些聊胜于无了。
  一但双方真的接战,不管是刀砍枪刺,还是火枪射击,这些皮甲和纸甲都扛不住。
  少量的铁甲和布面铁甲,只能是给真正的亲信家丁装备,让这些人来负责督战。
  ……
  纳兰明珠也是随军纵马到了丰壤城外。
  他手中拿着一只进口自大明的望远镜,眺望着丰壤城头的具体情况,不屑的嗤笑一声,然后开口下令道。
  “传令全军,原地下营,准备修整。”
  “然后派出骑兵绕城袭扰,疲敝敌军!”
  纳兰明珠吩咐完,一旁的传令兵便打千去执行了。
  他又将目光转向了自己的儿子,开口询问道。
  “容若可知阿玛刚刚的军令,是有何用意吗?”
  纳兰性德闻言,开口说道。
  “回禀阿玛,阿玛下令大军扎营,应该是因为我军长途跋涉而来,上下疲敝,需要修整才能投入战斗。”
  “而派骑兵绕城骑射袭扰,是为了疲敝敌军,让敌军在我军精骑的袭扰下难以休息。”
  “为我军之后的攻城做准备!”
  纳兰明珠闻言,微微颔首道。
  “不错!”
  “但你没说全!”
  纳兰性德闻言,脸上的表情满是错愕。
  但他还是开口说道。
  “请阿玛指教!”
  纳兰明珠目光扫视四周一圈,然后开口说道。
  “除去以上你所言的这些之外,阿玛之所以还要让精骑去绕城袭扰丰壤城,最主要的目的还有要震慑军中的朝鲜新兵。”
  “让他们看看我大清天兵的威武,让他们不敢生出异心!”
  “另外便是,派出精骑绕丰壤城一圈,也好判断一下丰壤城的防守薄弱之处何在,为我大军确定接下来的主攻方向……”
  “……”
  纳兰明珠十分有耐心的教导着自己的儿子,为自己儿子讲述着战场上的机要。
  而于此同时,清军的精骑已经开始绕着丰壤狂奔了。
  一名名精骑骑在马背上,向着丰壤城头抛射箭矢。
  只要有人敢冒头,便会被清军的箭矢无情射杀。
  丰壤赵氏的私兵身上的皮甲和纸甲,面对清军的硬弓重箭,几乎没什么防护效果。
  面对清军的精骑袭扰,丰壤城内外都是一片人心惶惶!
  ……
  第二日,清军修整了一夜之后,便开始向着丰壤城发起了进攻。
  朝鲜降兵,以及新募的朝鲜人被驱赶于阵前!
  扛着云梯,井阑,推着盾车不断的向前。
  “杀!”
  “破阵!”
  而在这些朝鲜人身后,是负责督战的清军精骑,以及重甲。
  随着清军不断的向着丰壤靠近,丰壤城内也开始了还击。
  砰!砰砰!
  一杆杆鸟枪被伸出垛口,向着城下射击。
  一个冷知识,在前后经历了两次倭乱,两次建奴入寇之后,朝鲜民间是不禁火枪的。
  所以,丰壤赵氏并不缺火器守城,尤其是火枪。
  密匝匝的弹丸,铁砂,向着城外射去。
  城外的清军不断的有人惨嚎着倒地。
  火炮也在轰鸣!
  炮弹在人群中犁出一道道沟壑,血肉飞溅。
  但是,清军的攻势却依旧不停!
  清军的火炮也是在昨夜便布置到位了,瞄准丰壤的城墙便是一阵轰鸣。
  轰隆隆!轰隆隆!
  一发发炮弹撞击在城墙上,砸的城墙颤抖不止,砖石碎屑,扑簌簌的掉落。
  清军的火炮技术其实不差,红衣大炮的质量不比同时期的西方人的火炮差。
  炮手的素质经过数十年的战乱的锻炼,也都是在水准线以上的。
  清军炮战打不过明军是没错,可打朝鲜人还是没问题的。
  朝鲜的火炮技术还停留在二三百年前的阶段,面对清军的红衣大炮,基本上是在被全程压着打。
  猛烈的炮击,为清军的攻势提供了掩护!
  丰壤城外倒伏着一具具死状各异的尸体,鲜血肆意横流。
  纳兰明珠指着尸横遍野的战场,对自己身边的儿子说道。
  “容若,你对眼前这一幕,有什么看法吗?”
  纳兰性德没见过这样的场面,被随风飘来的血气一冲,有种想要呕吐的冲动。
  甚至若非他现在是骑在马背上,或许压根就站不住。
  纳兰性德的脸色微微发白,开口说道。
  “阿玛,这……这死的人是不是太多了?”
  纳兰明珠闻言,只是摇头说道。
  “现在我大清没有时间去校场上慢慢练兵,只有这般,才能在短时间之内,练出一只堪战,敢战的精兵啊!”
  纳兰性德闻言,便也不再说什么,只是安静的待在自己父亲身边。
  只是,他的眼中仍然有些不忍!
  在清军的猛攻之下,丰壤城也就仅仅只坚持了三日,便被破城了!
  如狼似虎的清军杀入了丰壤城内,见人就杀!
  尤其是那些被驱于阵前,承受着莫大的压力的朝鲜兵,更是疯狂。
  现在既然城破了,那他们自然要好好发泄发泄!
  纳兰明珠对此也不阻止,战前他下达的命令便是城破之后三日不封刀。
  既然承诺了,那自然要做到!
  他如果承诺了,但做不到的话,是会对军队的士气形成极大的影响的。
  以后再想要驱赶着朝鲜人去填坚城,可就没那么容易了!
  将来大清渡海征倭,要打的仗可也不少的。
  ……
  清军对朝鲜的屠戮可谓是十分的狠辣!
  那些有名的世道门阀,基本上没有能够逃得过清军的屠刀的。
  一座座坞堡营垒,在清军的进攻下覆灭。
  那些世道门阀,除去抛家舍业逃到深山里的,基本上都被屠灭了。
  被清军的屠刀着重照顾的,可并非只有那些大的世道门阀。
  一些小的地主豪商,也是受到了波及。
  被大批大批的屠杀。
  而在这个过程中,清军也算是锻炼出了一只杀过人,见过学,有一定战斗力的军队。
  当然,在这个过程中,大明的获利也是不少。
  一是因为清军对地方的屠戮,扫清了朝鲜本土固有的势力阶级,方便大明接手朝鲜政局之后,对朝鲜展开治理和改革。
  二便是清军的劫掠所得了!
  清军杀了那么多的世道门阀,劫掠所得的各种财货数不胜数。
  但是,现在的清军要财货没用,他们需要的是各种能用于扩军备战的物资!
  而现在有能力收购这些财货,帮清军进行财货变现,并为清军提供一些物资的,也只有大明了。
  在这个过程中,大明也是赚的盆满钵满的。
  尤其是大明在仁川的皇家银行分行,其业绩那是节节攀升。
  大量的金银珠宝古玩文物入账,被一船一船的拉往了大明。
  唯一输了的,也就只有朝鲜的世道门阀了!
  嗯,就连普通的朝鲜百姓,由于大规模的战乱而没了世道门阀的剥削,日子也好过了许多。
  虽然有可能被清军屠城波及,但只要他们躲着点,清军也不会刻意追着他们一群苦哈哈杀。
  ……
  南京城内!
  又是一年年关将近!
  这一年里,大明收复了辽东,敲定了朝鲜内附之事,整治了关中,并在张家口打破喀尔喀诸部。
  无论如何,也算是成果斐然!
  一整年过去了,大明的国势依旧在蒸蒸日上。
  并且更加重要的是,在朱宏煜用一场清道夫行动,清理了一下大明的官场之后。
  朝廷的行政效率显著提升,再加上大明的新政实施,现在大明内部的社会矛盾基本上得到了缓解。
  明军很多地方都是一幅国泰民安的模样!
  就连在战争中,被波及的最严重的川蜀云贵等西南省份,在朝廷组织的大规模屯田的作用下,民生也是得到了极大的恢复。
  事实证明,大明的百姓们是足够勤劳的,只要官府能不瞎折腾,轻徭薄赋之下,地方的民生是可以很快恢复的。
  民间甚至有不少朴实百姓,家中已经摆上了朱宏煜的长生牌。
  他们,真的是太渴望和平与安定了!
  能轻徭薄赋,能不折腾,在百姓的眼中便是好皇帝。
  他们的要求,就是这么的简单!
  但自古以来,能做到的却是并没有几个!
  朱宏煜随手翻阅着今年一年朝廷各部门的工作报告。
  脸上满是赞许之意,光是从报告上来看,大明今年一年的行政结果还是不错的。
  很多方面都作出了令朱宏煜满意的成绩!
  这里面,最令朱宏煜满意的,便是他现在终于能把自己治下究竟有多少人口和土地给摸清楚了。
  不至于对这些最基础的数据,都是两眼一抹黑。
  根据地方官员的反复核查和点验,现在大明治下,包括传统汉地以及辽东在内,大明现在共有总人口七千一百四十五万人上下。
  这个数字大概是准确的,将地方的隐户,逃户应该都统计在了其中。
  或许会有误差,但误差也并不会太大!
  大明朝廷现在的行政效率还是不错的,在清道夫行动之后,敢于欺上瞒下的官员不说几乎没有,也是不多了。
  相较于明末年间那两亿甚至更多的人口,再看看现在大明统计出来的人口数字。
  连年的战乱真的带走了太多的生命!
  说一句天下人口减半,一点也不夸张!
上一页

热门书评

  • 暂无书评
返回顶部
分享推广,薪火相传 杏吧VIP,尊荣体验